中新社太原10月25日電 題:北國江南稻谷香 “晉祠大米”傳承3300年
作者 楊杰英 高雨晴
金秋稻飄香,素有“北米之最皇家貢品”美譽的晉祠大米進入豐收季。
連日來,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(qū)王郭村,轟鳴的收割機在稻田中穿梭,農戶正搶抓農時收割水稻。
晉祠大米有著3300多年的種植史。在中國古代典籍《尚書》中,有“晉獻嘉禾”的記載,描述了晉祠大米作為貢品進獻宮廷的情形。直至晚清時期,晉祠大米仍是皇家貢品。
作為晉祠大米種植的主產區(qū),晉源區(qū)王郭村今年種植了1500畝水稻,比去年增加了近300畝。
“收成一年比一年好,村民種水稻的積極性提高了,可比在外面打工強得多!蓖豕宕逦瘯敝魅瓮跚锷f,明年將繼續(xù)優(yōu)選優(yōu)種,提升產量。
在不遠處的晉祠農場加工車間,金黃的稻粒經過脫殼、篩選、色選、封裝等一系列工序,顆粒分明、米色微褐的晉祠大米加工完成,即將打包裝運。
山西晉祠大米集團主要負責晉祠大米的種植和深加工,在承包500畝地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,選種優(yōu)良品種,大米品質逐年提升。
山西晉祠大米集團負責人郭志文介紹,下一步,計劃投入1600萬元(人民幣,下同)建設35畝的晉祠大米深加工基地,以“公司+農戶”的方式,生產大米和米醋、米酒、元宵、糍粑、糯米等衍生產品。
“我們要用好集團的10多個電商團隊,以線上、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晉祠大米的品牌推廣,全方位展示碾米、釀醋、釀酒等流程。”郭志文表示,要做強產業(yè)鏈、完善供應鏈、配置要素鏈,讓農業(yè)興起來、農民富起來、農村強起來。
近年來,晉源區(qū)圍繞晉祠大米品牌創(chuàng)建,實施晉祠大米提質振興計劃,通過選育良種、培育良田、施用良肥、推行良法,重塑區(qū)域性特色農產品品牌,再現“禾稻之美,甲于通省”的壯美景象。
晉源區(qū)農業(yè)農村局副局長任利花介紹,晉源區(qū)累計下撥各類補貼資金5696萬元,采取推廣有機種植、強化品牌打造等一系列提質增效舉措。在資金、政策、技術等扶持引導下,晉源區(qū)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增長。
目前,晉祠大米種植主要集中在晉祠鎮(zhèn)赤橋村、花塔村、王郭村等10個行政村,種植面積達3300畝,畝產量突破1000斤。(完)
(來源:中國新聞網)
(編輯:王思博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