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為在甘肅蘭州拍攝的《敦煌書法》(第二輯)。 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 攝
中新社蘭州10月19日電 (閆姣 李亞龍)“我們一直在挖掘、研究敦煌書法的相關課題!抖鼗蜁ā芬呀浲瓿闪说谝弧⒍,接下來還將整理第三輯,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,將敦煌書法完全解答清楚,讓大家更自然地接受它!19日,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理事、甘肅省書法家協(xié)會常務副主席陳新長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。
當日,甘肅省第七屆“張芝獎”書法大展線上線下開展。敦煌書法文化是此次主要評獎論文研究主題和方向,包括有關敦煌書法文化的文獻、史論、美學、技法、考證等方面,入選論文匯編成《敦煌書法》(第二輯)。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遺產,敦煌書法是敦煌漢簡、遺書、碑刻、題記的集大成者,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
張芝被后世尊為“草圣”,祖籍在敦煌淵泉一地,是敦煌書法的代表性人物,“張芝獎”也是甘肅書法藝術的最高獎。近年來,甘肅用研究匯編解釋敦煌書法“以書釋書”,深入挖掘甘肅本土文化資源,展現(xiàn)地域文化特征。
“敦煌書法的重要表現(xiàn)形式之一是敦煌遺書!标愋麻L稱,其中漢字書寫的文獻最多,大部分是用細致工整的楷書來寫的,囊括了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等幾乎全部的書法藝術形式,主要由官員、學士、僧人、百姓以及專門寫經的人(“寫經生”)來書寫。
“時間跨度400多年的敦煌漢簡,700多年的敦煌遺書,加之其他敦煌書法遺存的補充,即是一部中國書法‘書體之變’史!痹陉愋麻L看來,敦煌漢簡中的“隸”變和敦煌遺書中的“楷”變,揭秘了中國千年的“書體之變”。
敦煌不僅保存了大量壁畫、彩塑藝術,也保存了大量書法墨跡。敦煌書法的出土對研究中國古代書法發(fā)展史,特別是隋唐,乃至魏晉、秦漢書法藝術發(fā)展史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。(完)
(來源:中國新聞網)
(編輯:王思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