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吉林新聞6月20日電(譚偉旗 張彤 張鳴軒)為進一步增強群眾法治觀念,提升群眾法律意識,近日,長春市朝陽區(qū)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、立案第一庭法官干警帶著“明法”移動課堂走進清和街道萬寶社區(qū),開展“‘典’亮生活,法潤民心——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繼承編”普法宣講活動。
“繼承問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緊密相連,不僅關乎財富傳承,更影響著家庭關系的和諧穩(wěn)定。”講座中,立案第一庭法官助理張彤首先圍繞民法典繼承編條文,結合具體生動的案例講解了關于繼承開始時間的認定、遺產范圍的界定、遺囑的有效形式、繼承權的喪失與恢復等重點內容。
針對居民普遍關注的“虛擬財產能否繼承”“外嫁女是否有權繼承遺產”“多份遺囑效力沖突如何解決”等問題,法官干警通過“公寓房繼承案”“外嫁女繼承權案”等熱點案例以案釋法,詳細解讀相關法律條文,引導居民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
在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,居民紛紛拋出生活難題:“手寫遺囑是否有效?”“父母生前債務,子女必須償還嗎?”法官干警耐心詳盡地一一回應,讓法律知識在問答中變得鮮活易懂,真正實現(xiàn)“看得見、摸得著”的“零距離”普法。
當天,清和街道萬寶社區(qū)還為該院法官干警頒發(fā)民法典“公益普法宣講員”聘書。下一步,該院將持續(xù)聚焦群眾法治需求,用“明法”移動課堂把更多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,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取得實效,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(完)